心得分享-100.04.02-般若組 2011.04.02 心得分享---般若組組長:陳金枝  副組長:黃玉蘭  小文殊:林惠萍佛法就在日日生活中,菩薩就在人人行動中 玉蘭師姐: 學佛!學佛主要就是離欲去除五蓋使內心清靜,才能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 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上,真是無處不有。例如:現在看到一隻螞蟻,都害怕得不小心傷害到牠,趕緊慢慢驅趕或唸個蟲蟻咒! 在未學佛前,是一手捏死牠,多惡劣的習性呀!《法句經》裡「普愛賢友,哀加眾生,常行慈心,所適者安。」是說:博施仁愛於眾人及朋友們,並對眾生們哀憫加惠,這樣經常實踐慈悲的人,無論到何處均能安穩。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災難,許多人正受著家破人亡的悲苦,有能力的人行佈施救濟,沒錢的人呢?我也有慈悲的心呀!但是就是沒錢幫呀! 道玄師父說:佈施有很多方法,並不是非錢不可呀!即使一個微笑也是一個佈施呀!祇要盡了力就好,不用太放在心上,應以慈悲為念,這也是修行的方法哦!蟲蟻咒 : 「唵ㄨㄥˋ 嘎ㄍㄚ貝ㄅㄟˋ囉ㄌㄚˋ嘎ㄍㄚ木ㄇㄨˋ  莎ㄙㄨㄛ哈ㄏㄚ」蕙貞師姐: 與我最親近的父母間經常會有口角或言語上的摩擦,只要他們關切的話語多說幾遍,自己會嫌他們嘮叨且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,即刻回應:「知道了,知道了啦~~」想以此阻斷他們希望他們不要再講了。  「離苦得樂」情趣用品,雖是人的本能,但 如正法師說:「若希望苦境馬上改善,是錯誤的要求。」當下煩惱在轉的時候, 智慧生不起來,如此,也就無法以冷靜及理性心情去觀察問題的徵結。我的反應為什麼會不耐煩?為什麼會這樣回答?這樣問題我就解決了嗎?沒有其他的回應方式嗎?換成是別人對我的關切我的態度也是這樣嗎?誠然以上的問號,答案肯定都是否定的。雖然當下阻斷他們的嘮叨,但我的心情也不開心,下次再碰到同樣的情境,我的表現態度也是會一如往常。  法師說:「智慧運用,就是法輪常轉。」因為對佛法的串習不夠且不夠深刻,所以在對境時佛法生不起作用,只能憑由習氣主導我的心。對境時,我可以不假思索且立即反應回答:「知道了,知道了啦~~」,我在想這業習氣對我的影響真的很深刻。若要修正也得常串習和常熏習,才能「熟轉生;生轉熟」。惠萍師姐: 因為有「祂」我改變了 ! 法香輕輕吹~人間菩薩的身影漸漸愈來愈多了,有環保志工、有關懷弱勢族群和獨居老人、有慷慨解囊默默付出的人們…等,菩薩身影無處不在,愛的足跡步步踏實,大家勤耕這塊美麗的福田。天地威力之大,更顯得人類的渺小,所以有這份善的團結力量,可以帶動起真誠的心與愛的付出,因此會讓人人真切的感受到這分誠心、善心、用心的溫暖與關懷。 前些天收到朋友的一封信,「地球告急~ 永慶房屋逆轉2012」,內容有影片和真誠的訊息。他說: 即便您沒有宗教信仰,但是為了自己以及下一代,請改變您的飲食習慣,開始多吃蔬(素)食吧!您不一定要一步到位,從每週吃素一次開始,逐漸增加。您會發現,不吃葷食並沒有那麼困難,您也能逐漸感受它的好處。 還有影片中可以感覺到挽救地球的急迫性,所以盡您所能,就當是盡地球公民的一份責任吧!訴說著人類要好好的善用資源和護生,要持之永恆,但願讓普天之下能消弭災難。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佛法,是可以讓我們有得度的因緣。如果善的種子像一朵花,如果你發那個善心用對方法,你的花園就四處都有花,你愈不斷照顧它就愈不斷的長,到時候你的花園裡面,到處都會有花香。 阿賴耶識裡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家花園,一個善表示是一朵花,問題是你要怎麼照顧你自己的花園能時時有花香?法師說:「重點就在怎麼照顧你的心」。 上週如正法師說:「感應」很多人把感應放在明顯而巨大的差異上。感應!應該是點點滴滴在內心不斷的淨化、向上,就好像看草裡的冬瓜看不見大,但是它天天在長,無形的我們功德也不斷增上的那一種感應。 印順導師說:「這是一個美麗而危險的境界」。所以學佛一定要清楚,你不要追求,你不要走錯路,用錯心,在日常生活中這個很重要。 所以當你看到的一切的現象都是跟你的心有關住商房屋,你怎麼想它也怎麼像,所以你怎麼看月亮,跟你的心喜怒哀樂有關;你看月亮在對我笑呢!因為你心情好,你說月亮好像看起來好像很可憐,因為你覺得自己很可憐,這都跟你的心有關。如果你把一切現象你都當作夢,你就不會對貪心和瞋心再增加,就是你的觀念能夠改變,你不會執著,不會在意,它改變的因緣操縱在你的手裡。 如正法師上課所說的話句句皆寶,在生活中句句都可以細細咀嚼它美味的香氣,深深的法喜充滿和振動著我的心,如同入寶山怎能空手而回呢 ! 週週期待著上課日,希望第六期佛學班也能再安排法師的課程。所以來佛學班聽聞佛法,真的讓我了解到「正知、正見」的重要性。無始劫以來無始無明的塵垢,若是沒有佛法的熏習洗滌,好比人身牢獄處在世間變成人間煉獄中。 心的啟動,無不是業;無不是罪。世間如幻,但當業力召感來的苦,為何自己會不自知呢?有一句話: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」這句話真的說到癢處,當無明生起時是無法抉擇變異出來的果報,總是會先嚐到苦果再來思惟“苦”從何來?「心轉變,業就轉變;業轉變,果報就轉變。」所以來圓光佛學班上課也是來瞭解「苦」的原因,體會學佛轉變成生活禪的一部份。 貪念生,開啟無明之門;擁有再多,也填不滿無底的欲念黑洞。千年大樹,從微如毫芒種子而來;菩提道心,從人人純淨本性而來太平洋房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j63qjhb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